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1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城街道] 母校遐想曲(二) 学子留恋的地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3-10-14 06: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校遐想曲(二)
                       学子留恋的地方
   
    唐·韩愈有诗句:"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其意一是指不愿意离开或舍弃,二是指对过去和往事的怀念。沈学础回忆说“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万达明不但学识渊博,课也讲得非常好,课上课后和学生的交流都很多,是他让我初步领略了物理的奥妙。”这位中科院院士的话语无疑说出了他对老省中的怀旧和对当年这位物理老师万达明的无限崇敬之情。
    据说中国两院(中科院和工程院)的一千多位院士中溧阳籍院士就有11位,而出生在溧城镇八字桥的翟中和、翟中齐就是一母同胞兄弟,他俩一位是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是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这对孪生亲兄弟最耀眼之处他们都是省溧中毕业的。而功成名就的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尤其是在收获荣耀和业绩时,最最难忘的就是培养他们成长的母校省溧中。
    同样,以优异成绩从老省中走出去的还有原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美国总统奖”获得者葛力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吴柯、“中国最年轻的科学家”汤心溢;1953年毕业的科学家程良奎、1955年毕业的科学家魏宏森、1956年毕业的科学家张菊芳、1960年毕业的江苏省高校工委书记陈万年;以及曾任江苏财政厅副厅长的江建平、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柯敬、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的宋洪昌、我国电脑研究红学创始人彭昆仑、国家高级乒乓球教练卞授余、1955年毕业少将军衔的史庆生、少将军衔的强定厥、1966年毕业的曹慧明出版7部书发表论文50篇、1955年毕业的华东师大著名博导濮侃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和领导,等等。
    可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老省中走出去的学子,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教学、科研等部门,假如民国年代隔壁宜兴佬号称的“无宜不成校”,那么新中国从老省中走出去的学子以“无溧不成部”完全可以与之媲美。
    当年从老省中走出去的学子家乡观念都非常强,对母校的情感都非常深,他们会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探亲、或利用出差机会、或工作、科研、学术交流等机会回家看看,每当此时,许多学子都会来到老省中,看望原来自己的班主任、自己的任课老师,甚至还有一种冲动去看望一下校长。正如有些学子坦言:我们大都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战争烽火中度过童年经历,激发了奋发读书、救国强国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溧阳中学。虽然当年学校教学条件和住宿条件并不理想,但却有一批优秀老师的精心教育和辅导,为我们成功进入大学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也不可能永恒不变,在21世纪初,省溧中搬迁了,老省中原址让给了溧阳实验初中。然而:美丽小岛上绿树丛中的红砖红瓦的教师办公室拆除了;整个教学区三大排九区域27座青砖黛瓦民国风味精美的教室,在隆隆机器声中化为一堆堆瓦砾;富有特色的红砖红瓦宿舍区和青砖黛瓦大礼堂以及许多典雅的附属建筑都统统推到,夷为平地。不久,在老省中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幢幢楼房。尤其是风景优美的小岛上盖起了一座光秃秃钢筋水泥的大楼,几乎占据了整个小岛。历经50年的老省中从此面目全非,原美丽的、一步一景的花园学校、小岛风情区都荡然无存。难怪学子们回家省亲,来到老省中一看,非常惊讶,认为走错了校门。他们非常惋惜地哀叹:原来上课的教室没有了,原来住的宿舍房子不见了,当年开会的大会堂等等都不见了!难道当年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难道这里没有我们值得留恋和怀念的地方了......(待续)






中科院院士沈学础来到了老省中(现溧阳实验初中)


小岛办公室消失后盖起的大楼


现在的学校操场


原老省中红砖红瓦的学生宿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5-1-5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